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简称“三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使命,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推进“三进”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外语课程思政作用,培养高水平外宣人才,6月7日,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指委2023年全体会议暨“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培训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行。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黄伟以及人文学院“三进”教学工作负责人石兴平代表我校赴四川外国语大学参加本次会议,人文学院20余名英语教师于人文学院会议室参加线上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探讨重庆市外国语专业创新发展,切实提高重庆市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在基于《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的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理论高度。同时,会议对重庆市高校正在开展的“三进”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进行部署。
首先,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兼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致辞,阐述了重庆市外国语专业创新情况以及“三进”工作实施现状。在市教委的指导之下,重庆各大高校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部对外语教育工作提出的相关要求,“三进”工作全面进入推进阶段。
随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蒋云芳针对全市外语教育“三进”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在现阶段,所有的外语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三进工作的自觉性、战略性、创新性、基础性。重庆各大高校应加强师资建设、加强教师的学习、提高和培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
最后,会议开展针对“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的教师培训。培训围绕外语类人才培养、“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建设展开。中国著名翻译家兼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先生提出关于“理解当代中国”的几点思考——领会原意、精准表达、注重传播。北京外国语大学夏登山教授提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在进一步推进“三进”工作过程中,如何开展教材建设、课程思政和人才培养给予指导。
人文学院英语教师认真学习后,深刻认识到“三进”工作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理解和使用《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研读“三进”系列教材,努力培养出更多能向世界阐释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优秀英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