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大赛
火热进行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号召,进一步推动校园诗歌创作与鉴赏能力的提升,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决定举办人文学院首届“诗承巴蜀·韵动山城”诗歌作品大赛活动营造氛围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以丰富的美育成果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同时,将通过本次赛事活动遴选优秀作品送参第四届“文理杯”诗歌作品大赛。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承办单位:人文学院中国语言与文化系
二、活动信息
参赛对象: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全体在校生
活动类项:共设有“大学生诗歌创作类”“大学生诗歌朗诵类”“大学生诗歌鉴赏类”等三类赛项。
三、参赛作品提交要求
各类赛项提交参赛作品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大学生诗歌创作类
1. 诗歌文体不限(含古体诗词、现代诗、散文诗)。
2. 主题须积极向上,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风貌,立足真(社会、学业、事业)、性(青春、人生、理想)、情(亲情、友情、爱情)的作品 均可。(建议契合本次活动主题“诗承巴蜀·韵动山城”,突出巴蜀诗歌特色。)
3. 每位作者最多投稿3首作品。作品为未发表的原创佳作,杜绝抄袭,来稿仅接收电子版。若有版权争议,文责自负。
4. 新诗限30行以内;长诗限200行以内;古体诗词,诗以平水韵为准,词以词林正韵为准;散文诗限800字以内。
5. 作品格式要求:正文5号宋体,标题小四加粗,标题与文本空一行。
(二)大学生诗歌朗诵类
1. 诗歌朗诵作品以MP4视频形式提交。
2. 朗诵场地适宜,朗诵者需着正式服装、站立、视频露全身,展现形体姿态。
3. 每人限投一首作品(或单人作品,或参与多人作品,均视同一首作品)。
4. 朗诵作品自选,时长不超过5分钟。(建议契合本次活动主题“诗承巴蜀·韵动山城”,突出巴蜀诗歌特色。)
5. 主题、情感方面要求积极、乐观;普通话标准,语音规范;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情感基调把握准确,朗诵 流畅完整;富有舞台感染力和表现力。(三)大学生诗歌鉴赏类
(三)大学生诗歌鉴赏类
1. 从古今中外优秀诗歌作品中,选取一首诗歌就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鉴赏与分析。(建议契合本次活动主题“诗承巴蜀·韵动山 城”,突出巴蜀诗歌特色。)
2. 每位参赛者限投稿3篇作品,来稿仅接收电子版。作品须确保为原创,杜绝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或观点,一旦发现有抄袭行为,将取 消参赛资格。
3. 诗歌鉴赏类作品字数为500-1000字,提交时须附上诗歌原文及作者或译者。
4. 作品格式要求:正文5号宋体,标题小四加粗,标题与文本空一行。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共预设3名(三类赛项各1名);
二等奖共预设6名(三类赛项各2名);
三等奖共预设9名(三类赛项各3名);
优秀奖共预设15名(三类赛项各5名)。
五、参赛事宜
1. 请参赛者于2025年4月14日17:00前将参赛作品按照相关要求发送至邮箱:3283782379@qq.com(邮件主题格式为:“参赛类别+年级+专业+姓名+手机号码”);同时,请参赛者点击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vm/PpzX1P2.aspx)或或扫描以下报名表二维码(见图1)提交报名信息。
2. 请参赛者加入本次赛事QQ群(群号:952928075;群二维码见图2),关注后续比赛信息动态。
六、注意事项
1、请参赛者仔细阅读大赛规则,所有作品须正确、规范填写参赛信息,作品上传时间截止后,相关信息不得修改;
2、学院有权将获奖作品在官方平台上进行展示,或在人文交流以及展览、宣传等相关活动中使用,不支付作者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作品原则上不退还作者;
3、若活动安排的时间、地点有变动,将提前另行通知;
4、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人文学院中国语言与文化系所有。
此次诗歌作品大赛,是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期待同学们踊跃参与,在诗歌的世界里展现青春风采,传承巴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