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寻迹震殇忆峥嵘 青春筑梦启新程 || “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与地震纪念馆

资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0

为追溯抗震历史记忆、解码灾后重建精神密码,7月8日,人文学院带领“法润人心”社会服务践行团与“大美人文”乡村振兴促进团赴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与地震纪念馆。在残垣与新生交织的土地上,团队心怀敬畏之心,以沉浸式学习感悟民族精神内核,以青年视角探寻灾难记忆传承与时代价值转化的路径。

残垣凝史:遗址前的生命沉思课

01


沿着县城街道一路前行,曾经的繁华市井,被地震撕裂成断壁残垣,扭曲的建筑构件、开裂的地面,无声诉说着2008年那场灾难的惨烈。讲解员李梓萱带领大家沿着遗址路线,讲述地震瞬间的惊心动魄,还原当地百姓遭遇的苦难与坚韧。看着半悬的建筑、破碎的校园,师生们神情凝重,深刻体会到生命在自然灾害前的脆弱,更对“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团结精神有了直观认知。第一次参加“三下乡”的卢一萍同学感慨道:“站在这里,才真正理解‘多难兴邦’的重量,先辈们直面灾难的勇气,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随后,全体“三下乡”师生在讲解员带领下肃立,向遗址核心区深深三鞠躬,悼念逝去的同胞,并依次献上素雅白菊。束束鲜花寄托着无尽哀思与对生命的敬意,这无声的仪式将沉甸甸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深深烙印于心。



光影叙事:纪念馆里的精神解码之旅

01


 走进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序厅“山川永纪”雕塑以断裂山体与重生新芽的意象直击人心。通过“危难时刻”“生死救援”“科学重建”“砥砺前行”四大展区,“三下乡”师生们通过讲解员刘佳佳讲述8级强震带来地动山摇的震撼,在“万人签名横幅”前驻足品读全国人民的驰援印记,于“北川新县城规划沙盘”前见证北川人民用两年的时间努力从废墟到“花园”的奇迹。这一刻抗震救灾精神从来不是静态的历史,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前行力量具象化。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让“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苦难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躬身实践传承抗震救灾精神,勇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接下来,人文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创新,推动红色教育入脑入心,以更富实效的育人举措,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赋能,让精神火种在实践沃土中永续传承,照亮更多青年的成长之路。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更多活动高清图。一同沉浸式感受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青春活力!

—分享—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

邮编:402167

电话:023-49481068

招生办公室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三教102

招生热线:023-65112864/3/1
     023-61133880/1/2/3/5/6/7/9

移动座机:15111812616 18883212616

  • 学校微博

  • 学校微信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10 19:38:09